【天津教育报】社团活动"小外"特色鲜明的一面旗帜
校园动态 · 2011年11月24日· 宣传部
本报记者 李楠 本版摄影 刘东岳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 /?
发展特色教育扮靓校园文化
“小外"的辉煌办学史无需多言,对教育稍有了解者便耳熟能详:1964年,她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她的毕业生中,有10多人任我国驻外大使,有数百名外交部官员(含司局级以上干部),更有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和秘书工作的人员,还有"朝核六方会谈"的中方代表;每年她向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输送保送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0%以上;以优异的成绩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著名高校录取并享受全额奖学金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与诸多百年老校相比,近半个世纪的"小外"显得年轻且健硕,但她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天津教育界的传奇。这谜一般的学校,究竟有何办学特色?“小外"的掌舵人、校长刁雅俊是这样揭秘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是我校办学近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对国际社会的挑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我们把融中西文化,育国际英才作为我们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国际型预备人才作为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把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办国际化外国语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标。为此,我们重点在课程建设、活动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使我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小外"最大特色集中在"外语"二字上。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各类课程的同时,“小外"注重强化外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学习各国文化。“我们开设了英、日、德、法、西五种外语,提供了多元的文化餐;我们既采用国家统编教材,也引进国外各语种原版教材,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教材结构;我们提出了一主一辅 的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即每位学生要主修第一外语,辅修第二外语;我们开设了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热点研究、科技与生活、英美文学对比、中西饮食差异等几十种各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修养和国际化水平……“提起"小外"的课程建设刁雅俊有些滔滔不绝。
除了发展课程建设的特色外,“小外"的另一大特色就在于活动建设。这可谓是"小外"人的"秘密”,一直不为外人道。多年来,“小外"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开阔视野,增进国际理解。
自2006年起,“小外"先后建立了50余个学生社团。田径队、文学社、心理学社、舞蹈团、合唱团、管乐队、话剧团……每周五下午3:30以后,同学们放下书本,走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开始自己的"第二课堂”。2007年成立的中学生模拟联合国社团是"小外"众多社团中的一个。刁雅俊认为,开展"模联"活动,是一项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极好体验。据介绍,“模联"社团的学生每两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官员,严格按照联合国的规程,就国际事务展开讨论。特别对国际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模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们在激辩的活动中,学会了包容与理解,培养了修养与多种技能,增强了国际意识,提升了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和民族的自豪感。此外,每年一届的"小外"文化艺术节,给学生提供了锻炼才能的机会,也是展示校园活动成果的舞台。每年的"文化艺术节"可谓精彩纷呈:外语类有外语口语演讲比赛、国外电影赏析、外国电影语音模仿、外文短剧、外国歌曲演唱等等;汉语类有青年辩论赛、歌曲、舞蹈、管乐、戏曲、话剧、小品、相声以及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等,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搭建了平台。
学校电视台、广播站、记者站、新闻星期一等栏目,完全由学生任编导、演员播出;每周一多语种的国旗下演讲,异常精彩;文学社、话剧团、合唱团、管乐队、舞蹈队、美术社、健康心理社、军事社、篮球社、网球社等社团在学生中有着深深的影响力。由学生主编的《阳光心旅》《天外》文学期刊以及全外文的《亮点》报、《天津外大附校报》每期都
是学生的热捧读物。新年联欢会更是学生组织能力和才艺比拼的大舞台……众多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才能,为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了充分的准备。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国际人才
面对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竞争、合作关系错综复杂。如何面对这种国际化形势去应对挑战?如何让教育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服务?这是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刁雅俊校长近年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我想,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育创新,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刁雅俊通过多年的实践,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教育理念是教育使命的体现,是对教育的理解,决定着教育行为。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并得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响应与支持。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指为培养具有各国文化间相互尊重和吸纳精神与能力的国际公民,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跨文化理解教育,它以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为前提,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与其他国家人民平等交往、和谐共处的修养和技能,探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追求,增进对不同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形成各国、各民族间团结、互助乃至人类与自然的和睦共处,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也就是说,国际理解教育是让学生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思考问题,实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内在统一。“搞"模联"活动,搞各种社团活动,我们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国际化,才能最终走向国际社会的广阔舞台。“刁雅俊说,中学的任务是为学生成才作准备,“小外"的任务是为学生成为世界人才作准备。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考上世界名校,为孩子走出国门作铺垫,其重担不仅在于学习课本知识本身,而是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小外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永远心系祖国的有用之才,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中。“说到这儿,刁雅俊校长的神情变得异常自信。
听"小外人"讲社团那些事儿
在"小外”,学生社团已经发展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的舞台。随着学生兴趣爱好的不断增长,学生社团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从2006年的十几个学生社团发展到2011年的50余个学生社团,社团的范围涉及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实践创新、社会公益、能力拓展、学术科技、人文历史等,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学生社团逐渐成为"小外"校园文化交流的主体。
如今的中学生都是个性很鲜明的"90后”,大家都喜欢在闲暇时间培养自己的爱好,各种各样的社团可以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要。心理学社里,你可以和老师聊出心底的秘密;舞蹈社里,你不会因为初学舞蹈而被人笑话;文学社中,也不会有人笑你"为赋新词强说愁。“参与社团活动,对于"小外"学生来说,更像是走进一个又一个的窗口。在这个窗口里,他可以接触到不同年级的同学,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对于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的"小外"来说,老师们更愿意看到学生们能在社团活动中,发挥加强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在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学生可以满足自我需要,通过广泛的渠道来锻炼才干,增长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思维,调节情绪,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丰富的校园活动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行合一。““小外"一位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如是说。
“吾家有女初长成”
讲述人:张静达
身份:“模联"社团的指导教师
“小外"是我的母校,我在这里度过6年的美好时光,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母校任教。我一直自称为"小外"的儿子,而在2007年,我到"小外"工作的第二年,我有了自己的"女儿”——“模联”。
2007年,“小外"在本市的中学中率先成立了模拟联合国社团。从一开始只有5个学生参与的小社团,发展到今天的90多名会员,两次承办天津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我不仅参与了创建这一学生社团的全过程,而且见证了她的成长。在校领导的呵护下,这个小女孩儿已经长得亭亭玉立,而且成为遐迩尽知的小美女。
每周"模联"都会对成员进行全英文的语言培训,还时常会请高校文史类学科的老师为他们做专业培训。每年暑假,我都会带学生到北大进行"模联"大会的观摩。在北大,学生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找到差距。回校后,我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准备各种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5年来,“小外"“模联"在本市、全国乃至国际上举办的各类"模联"活动中屡获佳绩,成为本市"模联"活动的生力军。目前,我们正在筹办北方地区的模联。所谓"吾家有女初长成”,我们"小外"“模联"会越来越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
“以曾是模联人为骄傲”
讲述人:张子昂
身份:“模联"成员,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威廉姆斯学院
我被全美文理学院排名第一的威廉姆斯学院录取后,“模联"的老师曾说我是"小外"的骄傲,是"模联"的骄傲。我觉得,老师的话说反了,我以是"小外人"为荣,以曾是"模联"人为骄傲。
回想起来,当初想要成为"模联"的一员好像并不容易。我参加了笔试和口试两次考试,笔试的内容是关于联合国基本常识,口试主要测试英语能力和申辩能力。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又是查资料,又是练口语,足足忙了大半个月。得知自己被"模联"录取后,我高兴得立即向身边的同学大声宣告。这一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模联”,我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加强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大部分中学生的眼光停留在书本上,感兴趣的无非是些小事,可是我们"模联"人却是心怀天下、放眼国际。从国际关系到世界粮食问题,从巴以和平到全球变暖,都是我们的议题。每周五下午,我们会集中活动,而每天中午我们也都会"泡"在张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共同探讨这些"大事”。在一次次的辩论、探讨中,我的眼界开阔了很多,综合能力大大提高。这也是我被威廉姆斯学院录取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很多让我引以为傲的"模友”:马瑞娜,考取北大的她今年当选了北大"模联"秘书长。李琦娅,我们的"模联"主席,参加全国CCTV英语希望之星比赛获大奖,并在读高一时被英国著名的沃夫汗普顿私立高中全额奖学金录取。“模联"团员刘昱辰被美国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本科录取。“模联"团员孙璐言被美国康奈尔大学本科录取。
讲述人:李莉
身份:“小外"艺术类社团指导教师
对于我来说一直面临着一个命题的两难选择,那就是,出于一个教育者对学生未来人生的责任感,应该给学生尽可能全面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出于学校对升学率的追求,应该让学生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应试的学习中。但我真的抗拒不了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对我的鞭策,于是我选择了坚守在艺术教育这片天地,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施展才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能。
讲述人:刘涛
身份:“小外"毕业生,现为天津广播电台主持人
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可以说没有当时话剧《雷雨》的排练和演出经历,就没有我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的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以及现在在播音事业上取得的成功。
讲述人:赵云飞
身份:“小外"毕业生,曾任"小外"校园电视台成员
我现在是美国华盛顿大学传媒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正是在学校校园电视台的历练,让我热爱上了传媒事业,并立志把它作为我毕生的事业去追求。在校园电视台像我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可以说,在"小外"校园电视台工作的几年,是我中学阶段最重要的经历。
讲述人:高莹静
身份:“小外"心旅社团指导教师
“小外"心旅社团的主体是学生,有成员六十余名。社团建设的宗旨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们解决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困惑与烦恼,引导更多的学生正确地认识并积极地探索自我,避免辉煌的明天受到内心樊篱的羁绊。实现其宗旨的方式主要是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我们希望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自由欢快,在分享彼此心路历程的同时治愈成长的创痛,共同迎接明媚的未来。“每周五,心旅社团都按时活动,学生在社团里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并作为朋辈辅导员,将这些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同时社团的学生还在老师的指导下编纂《阳光心旅》杂志、排演心理剧、策划各类活动等。“小外"心旅社团,给学生让心灵自由飞翔的空间,让心灵的旅途上充满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