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开放式教育”之路

校园动态 · 2015年12月22日· 团委

背景资料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又称天津外国语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批示下,于1964年创建的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是天津市直属重点中学,首批示范校,全国外国语学校副理事长校。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发展”“鼓励高中办出特色”;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实际,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实现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特色建设上的新发展。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确立了“开放式教育”的办学思路,使学校在传统外语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步入了新的转型期,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2011年,天津市启动特色高中建设工程,该校“开放式教育”被列入了首批特色高中建设行列。

开放 多元 对话 合作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开放式教育”之路

本报记者  邱瑞玲  通讯员  赵堃

日前,本报记者就特色高中建设工程的进展,来到天津外国语学校,采访了该校校长刁雅俊。

刁雅俊校长说:“开放的中国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世界胸怀、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我们学校从主要为国家培养外语人才,转型为培养既有外语特长,又注重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英才。”

她解读“开放式教育”:是指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开放的教育,具体表现为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借助于国际、社会、社区和网络等资源,在学习环境、课程设置、资源利用、课堂教学、交流合作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开放式建构。在对外与对内两个维度上努力实现深层次的开放,对外开放既包括对国外、境外开放,也包括对校外开放;对内开放是指学校尽可能开放所有的教育资源,如设施设备资源、网络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等,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培养能在国际层面上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人才。

作为办学理念,“开放式教育”是与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教育相对而言的,强调教育的开放、多元、对话、合作;作为办学实践,“开放式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学习者心灵的开放、课程的开放和教学的开放、学习时空的开放。

近年来,该校先后设计并完成了艺体馆、新世纪科教楼、初高中教学楼卫生间的改造和走廊文化建设;新建了留学生食堂和回民食堂,完成了男生宿舍楼和旧教学楼的加固改造提升工程,改造了学生浴室,提升了初高中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动录播教室和小礼堂的功能;新建了演播室、校园电视台、6个语音教室、1个学生生涯发展实验室及其他专用教室。在国际课程中心,设计了体现国际化氛围的楼内文化布展,还利用校友捐款新建了“校史馆”“英杰书屋”和“瑞英科技馆”。建设了学校数据中心、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更新了学校网站,铺设了无线网、校园监控系统和数字智能广播系统等,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开放式教育”提供了设施和环境保障。

“开放式教育”让“多元”成为育人过程的核心关键词

“开放式教育”既是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办学实践。多元的校本课程、多元的兴趣选择、多元的成长路径、多元的毕业出口。正因为“多元”,才使学生的自由选择成为可能。

记者随机采访了该校高三年级(4)班日语专业的刘贝宁,她在天津外国语学校已经学习、生活了6年。她说,学校开设了英、日、德、法、西五种外语,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很丰富,既采用国家统编教材,也引进部分国外各语种原版教材,并使用全国外语学校实验教材。外语实行小班授课,增加了师生对话和交流的机会,让她的专业水平提升很快。每名学生不仅要主修第一外语,还要辅修第二外语。初中辅修为必修,高中辅修为选修。“二外”课程也是选择式、走班制的,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班次进行学习。

天津外国语学校实施“浸润式”课堂教学,在教学时段上分为“5+30+10”。其中的“5”为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根据授课内容结合已有知识或查阅资料开展话题介绍,教师点评;“30”为师生教学互动过程;“10”为学生思维拓展时间,让学生放飞思维。不同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变式,如外语学科采用了“热身—研习—拓展—回归”四个环节,以兴趣为先导,以课堂为载体,以活动为辅助,以应用为目标,模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倡导教师一师一风格,以教师自身的开放,带领学生思维的开放。各学科组结合实际利用“5+30+10”的模式进行有效教学研究,转变了教育理念,改善了行为。开放的教学,让学生每天适应着不同风格的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适应、思维、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围绕中国灵魂、国际视野这个核心,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又重视中西方对比文化课的开设;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科技、艺术素养;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开放思维,开发课程。如高一年级开设了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戏剧、鉴赏五个门类九门课程,供学生网上自由选课,学生走班上课,改变了传统的音乐、美术课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发展了学生的艺术特长。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他们还尝试着将多元文化从隐性课程提升为显性课程,行为礼仪课、外事礼仪课、餐饮中的化学等,是该校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上,分校本必修和校本选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跨班、跨年级自主选修相应的课程,每名学生修习的内容可以不同,选择的老师也可以不同,但学生要在本学段、在不同领域选修四门课程,修满4个学分。

“开放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即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学习;“开放式教育”将学生视为独立有个性的个体,关注每一位学习者,真正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决定了教学的活动化、多样化,教师透过活动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教师张全勇,从小爱好军事知识,收集了大量的中外相关资料。他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孙子兵法的国内外研究之比较》,拥有一批“小铁杆”和“粉丝”。教学中,教师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将《孙子兵法》呈现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阅读;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文化的人如何理解该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思维差异。

“开放式教育”重视学生的活动和经验,透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运用各种素材和资源,在自由、适才适性的开放的时空中,扩展学习领域,进而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得更远,营造一种富有教育意蕴的人性化的教育情境。很多喜爱这门课的学生升入高三,还主动找到张毛遂自荐当“小助教”,有的利用自己的外语特长,帮助张老师翻译国外一手资料;还有的和老师合写文章,作为来年学生的参考教材。张老师奖励给学生们的“酬劳”就是从网上购买的一本本珍贵的历史电子书。曾有一名学生到法国做交换生,用张老师赠送的《雷诺坦克》(法国人的骄傲)电子书,很快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法国新朋友。

三年来,天津外国语学校开发了25门校本课程,实现了学生跨班、跨年级自主选课,学生第二外语实现了走班、分层教学。中外融合的课程探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结构,初步形成具有“小外”特色的“三大板块”“两种类型”课程体系。三大板块为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校本课程,两种类型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这三大板块与两种类型的课程形成交叉网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选择性、现代性和探究性,能够满足“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开放式教育”让对话合作成为师生交往和生活的潜意识

“开放式教育”所努力建构的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有意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关系。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都基于对话。对话不仅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向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开放沟通。

为保证特色建设的高水平,学校聘请了多名专家教授组成了专家指导组,对特色项目进行方向引领和具体指导。学校制定了《天津外大附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天津外大附校名师培养方案》和《天津外大附校青年教师培训方案》;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定期请专家理论讲座、教学指导,派教师外出学习。每年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德育工作年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教科研年会。每年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创优课大赛,组织教师听评课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开展班主任心育沙龙、专业论坛和拓展活动。学校还积极创造机会派老师进修学习,组织外语老师到国外轮训,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发展教师专业技能。目前,在校工作满3年的外语教师均参加过国外长、短期交流学习。

11月17日~24日,天津外国语学校第五届教科研年会为冬日的校园带来了一股暖流。本届年会的主题是“聚焦课堂教学  提升科研水平”,聘请了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原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督学曹全路,开办了高水平的讲座;并邀请政治、历史、地理、数学、语文、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市、区教研员以及北外课题组专家等,亲临学校进行指导。各学科教师和专家、教研员开展对话、交流、研讨,加快了专业提升。

学校带领干部教师以科研带建设,促发展,在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立项的“十二五”课题《“开放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已结题,并被天津市教育学会评定为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突出贡献奖;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关于特色高中建设的研究》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均已结题;各学科组教师结合教学,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科研活动。

三年来,该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212人次在各级做课比赛中获奖,37人次获全国一等奖;研究课题结题17项,其中14项为独立承担项目,3项参与研究,还有2项正在研究中;教师在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183篇,其中22篇获全国一等奖。去年,天津外国语学校编辑印刷了《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论文集》。目前,学校已培养出特级教师4人,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2人,天津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校长培养工程学员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3人。

“开放式教育”让自由与和谐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

“开放式教育”中的“开放”,最终理想聚焦于实现生命的自由绽放、和谐发展。其内涵包括递进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因为有了自由,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彰显;其二是“开放式教育”追求的“和谐”,既指课程和谐,也指校园中人际关系的和谐,还指文化建设上显性与隐性、物质与精神、制度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更指学校里所有人的身心和谐。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国际交流、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天津外国语学校有学生社团50多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每周五下午是社团活动的固定时间。学校对社团活动有资金、人员、时间的保障。现在多个社团已经发展成为学校的品牌社团。

成立于2008年的模拟联合国社团是最受学生关注的社团之一,该社团核心成员60余人,多次在国内外的“模联”大会上有过精彩表现,年年获得各种奖项。自2010年起,作为天津地区“模联”社团的龙头,该校连续承办了四届天津市中学生“模联”大会和三届泛渤海中学生“模联”大会。

高二年级(1)班的张阳霞是“模联”社秘书长,为“模联”感到骄傲。谈起今年暑假刚刚结束的第三届泛渤海中学生“模联”大会,她用“盛况空前”来形容:“为期三天,来自全国25个省市79所学校400多名师生参加了大会。就连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就读的学长、学姐也都从国外飞回来,担任大会主席。”在那届大会中,张阳霞荣获杰出代表奖。

“模联”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它激励学生关心国家利益,关注国际时政,锻炼领袖气质,培养了学生的全球意识、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二年级(3)班的王晓晗,从初中就参加了“模联”社团,自此对国家大事更加关注了。她说,她喜欢讨论国际大事的感觉,谁说现在的中学生只关心明星和娱乐新闻?

逻辑语言学社团,在学校里是个比较小众的社团,通过语言游戏、知识讲座、奥赛题目练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各国语言,探究其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语言感悟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逻语”社学生每年参加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均有表现突者入选国家队,刘思聪在第十一届国际语言学奥赛中获提名奖,现保送到北京大学;杨鹤冉在第十二届国际语言学奥赛中获得了铜牌,实现了中国奖牌零的突破。

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尽展青春活力;每年一届的外语演讲比赛和校园辩论赛是学生的两个重要赛事。外语演讲大赛至今已举办了十七届,选手来自各年级的“外语角”优秀者,参赛的五个语种的学生无论是在主题的选择、演讲稿的撰写,还是演讲技巧、临场的应对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辩论赛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今年的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每届校园辩论赛持续30余场,学生们赛场上语言交锋,思想碰撞,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锻炼。负责学校辩论队的指导教师是高一年级张立岩老师和高三年级李金淼老师。他们俩在大学时期就是学校辩论队的成员,打过多场辩论赛。日前,辩论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赛(天津赛区)的比赛,京津冀地区40余支中学生队伍参赛。

负责学生会外联工作的刘晨旭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活动是开放的。每年3月的读书节、4月的体育节、5月的艺术节、6月的毕业季、9月的民族文化节、11月的校园辩论赛、12月的外语口语大赛……此外,学校还举办汉字大赛,诗歌朗诵比赛、外交家讲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拼写大赛……丰富的活动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据她介绍,学生会有自己的官方账号、微博和微信、QQ空间和贴吧,一年3万多的访问量,足见学生们的关注程度。由校园电视台编导播出的校园“新闻星期一”栏目更是学生特别关注的校园新闻;由学生主编的《阳光心旅》《天外》文学期刊以及全外文的《亮点》报,每期都是学生的热捧读物。

刚刚卸任的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高三年级(2)班的苏厚泽说,志愿者服务队人数众多,在学校各大型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还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帮助社区贫困儿童,去养老院、儿童福利院进行爱心服务,到聋人学校联谊,到梁启超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员……他还将梁启超纪念馆的解说词翻译成法语,以备不时之需;三年中,他仅在梁启超纪念馆服务就超过60小时。

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连连获奖:学生参加全国学术辩论赛、高中生英、日、德语演讲比赛连年获一、二等奖。在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屡获殊荣。靳玉吉、宋永鑫等学生获得全国生物、物理奥赛金、银牌;多名学生获得各学科奥赛一等奖。孟令发等四名学生参加2014年“爱创造”电子工程设计挑战赛勇夺全国总冠军;学校合唱团、管乐队、校园电视台、舞蹈队、健身操队等艺术团参加天津市乃至全国中小学文艺展演年年获奖;排球队、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等运动队多次获得市区运动比赛的好成绩。

融合中西文化的国际课程既具有国际性又有民族性

2012年秋季,天津外国语学校开设了中美高中AP课程班,充分结合中美基础教育各自的优势,将中国高中课程、美国AP课程、学术英语课程及升学指导课程有机整合。在三年的课程中,中外方老师共同备课、同上一节课。融合的中西方文化课程,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推进了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开放多元的学生课余生活是国际课程中心的一大亮点。中心鼓励学生开办各类学术社团和兴趣类社团,大力塑造精品活动,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积极指导,营造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高三年级的李心和于庆瀛,三年前选择了天津外国语学校AP国际课程班,就是看中了中西方融合的文化课程,能提前感受美国大学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中心学术校长Leo McArdle,来中国7年了,曾经在深圳、重庆、山东等国际学校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他评价,天津外国语学校融中西文化交汇,中心的课程设置都是与国际学校一样的,教学水平在国内领先,外教师资都是在美国有任教资格的。他说:“天津外国语学校AP国际课程中心的学生非常优秀,英语非常流利,思维非常开阔。给学生们上经济学课,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此外,学校常年聘任外籍教师,先后与10个国家28所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校,每年派出多批师生到各国学访,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交流。每年师生互访交流,体验异国文化;与美、加、英、法、日等国的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升学直通车项目,为学生多元发展、走向世界拓宽了渠道;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开办海外孔子课堂,传播中国文化,让学生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学校每年接待多批各国师生的来访,并为他们开设各类课程,使中外文化相互交融。广泛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不仅有机会进行语言实践,还与外国学生建立了友情,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及文化。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给了学生“国际化”的体验。

高水平的育人质量获得国内外高校的一致认可

去年,天津外国语学校迎来建校50周年大典,许多校友都纷纷回校庆祝。一位大使握着刁雅俊校长的手,激动地说:“回忆当年,外国语学校外语拔尖,文科见长,理科稍弱;如今我欣喜地看到外国语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有外语特长,又注重全面发展,是符合国际、国内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深感欣慰。”

每年11、12月份,国内各高校纷纷来学校招生宣传,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直接来校招生。多所高校招生办多次表示:“天津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不仅外语好,素质高,综合能力也强,大学的各类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大气、阳光,有朝气,这样的学生我们愿意要。”2014届日语生尹一铭想报考清华大学的保送生,而当年清华大学只考英语。最终,她凭借“二外”的学习基础,以优异的英语成绩通过了笔试,清华大学破例又用日语对她进行了面试,结果她以满分被录取。

如今,天津外国语学校的毕业生已形成保送、出国留学、参加高考的多元发展格局。近三年保送生人数分别达到114、119和120人,每年有40名左右的学生考入国外知名大学,2015年该校高考综合一本率达到90.14%。

2012年,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管委会邀请天津外国语学校合作创建了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2015年,河北区教育局与该校合作新建了天津外国语学校南普小学。这两所学校均复制了该校“开放式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思路。

“开放式教育”让天津外国语学校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让学子们充满激情、充满快乐。融中西文化,让更多学子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

照片由天津外国语学校团委提供